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未根据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未准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未依法为劳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的规章规范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劳动者的解除权:
从法律列举的情形看,该条约赋予劳动者即时解除权,是基于特定的事实发生,劳动者享有单方解除的权利。但反观《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用人单位的单方辞退权,在实践中二者大概存在实质的冲突。假用人单位确实存在三十八条一款项的情形,劳动者未作告知即离开单位,而之后用人单位又根据第三十九条将之辞退,此种冲突发生之后,职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倡导经济补偿金,是不是应当获得支持。再有一类状况,假设用人单位过去存在不交保险的现象,但后来在某个时间点上开始缴纳,职工对之前未交保险的期间提出质疑,进而需要解除合同,是不是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笔者觉得,三十八条设置的解除权,是实体性条件,要想对照四十六条规定获得经济补偿金,劳动者还需履行肯定程序性义务。如未尽程序义务,劳动者或有可能丧失获得经济补偿的权利。
1、依该两项而解除合同,需在一年的时效内提出。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了解或者应当了解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综上,确定《劳动合同法》三十八条项解除权背后的程序意义,具备要紧用途,对经济补偿金类的劳动争议而言更具引导意义。
2、劳动者依三十八条一款项而解除劳动合同,需进行申告。
以一般民法原则,解除权是指权利人仅凭我们的行为即能引起某种民事权利产生、变更、消灭的权利,归是形成权的体系。劳动合同解除权亦这样,需凭当事人的行为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动。而行为需要通过肯定的方法进行表达,才能使他们了解,亦得保护法律关系的稳定。为了保证行为的效力,笔者觉得应当以书面公告方法为要式。由此可以防止劳动者口头解除合同后,单位以旷工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矛盾。
文书推荐:个人劳动仲裁申请书范文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临时工劳动合同通用版美容美发行业劳动合同